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能源 > 煤制油 >

山西期待“煤变油”梦想成真

来源:发展导报作者:发展导报发布时间:2022-12-30 人气:0

在“中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一位政府官员对媒体表示,煤变油是“一种全生命的能量消耗”,是“不可持续发展的”,有关方面将停止在建这类煤化工项目。消息甫出,立刻在一心要利用煤变油技术做“中国沙特”的山西引起轩然大波。
“报道中官员所说的中国将停止在建的煤变油化工项目,我认为仅仅是一家之言,代表不了国家立场。”多年来一直关注“煤变油”发展的山西省社科院能源经济研究所王宏英副所长这样向记者解读道。
虽然在6月10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一位官员出面对“中国将停止在建煤化工项目”的说法澄清为中国“不会叫停国家已经批准的项目”,但他表示,国家对于煤变油“不是大力发展,至少目前不会大力发展。”
显然,对于煤变油技术和项目发展都处于全国领先的山西来说,这并不是个利好消息。
能源形势严峻,山西欲借煤变油救驾
6月18日,国际油价连续第4天上涨,并创下去年9月以来的最高价。居高不下的油价已经是近几年最司空见惯的现象了。而自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每年进口量都在急剧增长。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石油短缺将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缓解能源危机、寻找替代石油品迫在眉睫。
一直以来,我国努力在本国寻找可替代石油的能源,在诸多“代”油方案中,“煤变油”脱颖而出,逐渐被高层和专家看好。
相比较于陕西、内蒙古等西部产煤省,山西不仅交通方便,其“不东不西”的位置恰恰处在全国能源消费扇面的中心,在全国生产力布局上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同时,山西本身丰富的煤炭资源不仅成本最低,而且完全具备在100-200年间提供每年生产6000万吨煤合成油的原料煤的能力,于是,在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会面前,山西“煤变油”热情陡增,众多企业也开始在规模化生产上探路。
此时,许多人都把缓解能源危机的宝押在了山西的身上,而成为中国的“沙特”,对山西而言机遇似乎就在眼前。
山西富煤少水,规模化生产遭遇缺水瓶颈
“煤作为化工能源,本身是不可再生的,其制油的工艺是一种全生命的能量消耗,以更多的能源换取更少的能源,这种不计成本的发展很不划算,不适合大规模的商业化,也是不可持续发展。”在6月9日召开的“中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报道中的那位政府官员以神华集团耗资100亿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投产的煤变油项目为例解释道,煤变油项目首先耗资巨大,其次成本很高,尤其很耗水,而鄂尔多斯当地本身就很缺水。同时从技术层面上讲,这个项目尚有很多没有攻克的难点。
据了解,煤变油项目每形成1吨油的产能,投资数额高达1万元,同时,合成1吨油大约需要10吨水。而山西也恰恰是“富煤少水”,在山西发展“煤变油”是否是在“杀鸡取卵”?
“对于山西来说,水资源目前还不是制约煤变油项目的主要因素,虽然山西也是个缺水大省,但相对来说,我省晋东南地区的水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这也是为何把煤变油项目放在潞安集团和晋煤集团的一个原因。”王宏英说道。
“‘煤变油’项目要想在中国大规模发展,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技术,况且它还涉及到技术、成本、产量、以及能耗等问题……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省发改委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山西所搞的煤变油项目一直还是“赔本生意”。
煤变油项目不宜大规模发展,但可作为国家战略项目考虑。
据透露,6月7日国务院召开的关于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会议上传递的信息是:中国具有煤制油的技术,但“煤制油”不宜大规模发展。显然,国家在大规模的煤变油生产上是“刹车”的。而据记者在山西省发改委工业处了解,山西省目前已经有两个煤炭液化项目在建,分别是长治的潞安集团项目和晋城的晋城煤业项目,这两者均是煤炭间接液化项目,并处在工业化中试阶段,他们的规模将会达到年产10—16万吨。
“‘煤制油’不是商业化规划,而是国家战略项目。”省社科院能源研究所所长王宏英对此的看法是,由于2006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47%,超过了40%的警戒线,所以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必须具备石油替代能源的产能,以取得战略平衡。
6月8日,在《山西省替代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会议上,省政府特意请来为替代能源战略出谋划策的三位院士,他们认为:煤制油技术可行,山西要发挥煤炭资源优势,利用煤炭汽化、液化技术,逐步实施石油替代战略。同时,山西发改委在《山西煤化工产业发展方向》等重点文件中指出,“煤制油”是多元化解决能源长期供应的可行途径,具有战略意义。“十一五”期间,山西省“煤制油”发展的主要方向是示范和试点,示范成功后,“煤制油”将成为山西煤化工中远期发展的方向。
“煤制油技术在全国来说,还不是很成熟,企业发展这个项目要慎重,它存在较大风险,但不可否认,它是一种用优势能源(煤炭)代替另一种能源(石油)的最佳选择。”省发改委工业处工作人员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