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双碳 > 循环经济 >

山西谋求循环经济试点省地位

来源:山西日报作者:王飞发布时间:2022-12-30 人气:0

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山西经济发展中的战略举措。

3月4日,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政协主席刘泽民牵头,与山西省21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出《关于将山西省列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省的建议》的提案,建议国家将山西省列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省。此举再次引起山西各阶层对发展循环经济的热切关注。实际上,近年来,山西在发展循环经济上所做的工作已经不胜枚举,当再次审视山西决策者在循环经济上走出的每一步时,可以清晰地画出一张完整的循环经济攻略图。

作为资源大省的山西,将凭借这一战略,在经济发展、环保、降低能耗等诸多方面有所突破。

山西特色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国将继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无疑,山西应该成为这一战略中的重点环节。

刘泽民等政协委员在他们的提案中进行了详细阐述。 发展循环经济有很大空间及潜力

提案认为,山西作为全国能源重化工基地,多年来为全国输送了大量煤炭、电力等基础能源产品,逐渐形成了以高能耗、重污染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目前,山西省煤矸石堆放量约10亿吨,每年还在以近亿吨的速度增加。焦炉煤气每年排放约150亿立方米,高于国家西气东输120亿立方米的总输送量。粉煤灰年排放量达2000万吨以上。全省矿产资源平均回采率45.8%,低于国内平均水平。探明储量约10万亿立方米的煤层气目前仅开发利用了3亿立方米。提案认为这些资源具有十分可观的利用价值,山西发展循环经济有着很大的空间及潜力。

委员们建议,对山西省已经列入国家《“十一五”黄河流域水污染治理规划》和《“十一五”海河流域水污染治理规划》的85个城市污水处理项目,建议国家参照西部政策,投资比例由35%提高到50%;工业水污染治理项目共159个,可参照对松花江流域的支持比例(总投资的20%)给予支持;垃圾处理产业化项目76个,可参照西部政策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

山西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与必然性,引起众多专家学者的热议。

建议一 建立真正的可持续性循环经济

中国社会科学院崔民选博士表示,山西是能源大省,也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之一。经过二十几年的粗放式发展,积累的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如果再不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寻求集约化的经济增长模式,失去环境依托的经济增长就会后劲乏力,经济大起大落的风险就会加大,经济的较快平稳增长将难以实现。

他以山西最具代表性的焦炭行业为例,中国焦炭产量的45%集中在山西,可以说,山西的焦炭问题就是中国的焦炭问题。根据他了解,2003年,焦炭价格从300元猛涨到1300余元,市场的驱动使焦炭成为能源角逐的焦点。焦炭在创造滚滚财富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他认为焦炭行业发展所要解决的本质问题是持续发展问题,必须把生产与资源再利用建立在真正符合循环经济的理念上来,大力倡导科学发展观思想。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先进性和科学性赋予它旺盛的生命力,可以使经济与资源、环境与生产的协调发展得以实现。 建议二 建立能源工业循环经济园区模式 山西社会科学院专家夏冰更是具体针对山西的煤炭、电力、焦炭等支柱产业提出了能源工业循环经济园区发展模式。她认为,山西是全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上世纪90年代以来,省内大型煤炭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已形成相对一定的工业废物资源化利用链条。一般大型煤炭企业可以利用采煤过程的矿井排水洗选原煤,实现洗煤水闭路循环和零排放。部分煤矿矿井排水量大,除用于洗煤外,可经过简单净化处理后用于发电冷却或其他工业项目。

而在电力工业循环园的模式中,她认为可以依托煤矿燃料基地,就地消耗劣质煤或洗中煤,中小型电厂可燃用矸石;实行热电联产,降低发电成本,高热值蒸汽可就近为高耗能工业和当地城镇供热,低热值蒸汽可用于采暖、烘干等用途;电厂粉煤灰、炉渣等工业废渣用于生产水泥、砌块等建材产品;电厂冷却水可以采用周边煤矿经初处理的矿井水,低热值的冷却循环水可用于向周边蔬菜大棚、鱼池供暖等。

决策层寄予厚望

山西的决策层也对发展循环经济寄予厚望。 

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也在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前夕指出,要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生态的工作,搞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煤炭资源再多,也有挖完的一天;不计环境代价,我们发展的步伐不会走远。”

试点亮剑

关于循环经济的话题近年来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字面上,在三晋大地,一批极具规模的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已经开始向人们展现实力。

大同塔山工业园区初显实力

2003年初大同煤矿集团公司(下称同煤集团)规划、开发了以煤为主,集煤、电、建材为一体的塔山工业园区,整个项目规划建设总投资105亿元。“循环经济”正是同煤集团建设塔山工业园区的一大特色。大同塔山工业园区以其未来大规模的产量,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技术,以及前所未有的先进管理体制成为国家“精品工程”新亮点。

“对于同煤集团来说,塔山煤矿、塔山工业园区的开发无疑是一部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塔山煤矿综合部部长温日东说。

塔山煤矿经理胡守平介绍,整个循环从采煤开始,年产1500万吨的矿井内通过每小时6000吨的大功率胶带运输机,从工作面直接把原煤运到地面1500万吨的洗煤厂入洗。经过洗选后,洗选出的精煤直接对外输送。对洗选中产生的中煤、尾煤等低热质煤和排放出的煤矸石、煤泥等废弃物,输送到资源综合利用电厂和坑口电站进行发电,发出的电力除供整个园区使用外还可对外输送。同时上热电联供系统,利用发电产生的余热,取代锅炉对居民进行供暖,工程完成可以保证同煤集团整个生活区的供热问题。

对洗选排放出煤炭中含有的高岭岩矿石,作为高岭岩加工厂进行深加工的原料,制作高岭岩系列产品后,作为化妆品、陶瓷和造纸等产品的原材料。把高岭岩厂和电厂排放出来的粉煤灰作为水泥厂的生产原料。水泥厂排放出的废渣作为砌体材料厂的原料。对矿井排放出的工业废水、生活排放水,全部集中回收进入污水处理厂,净化处理后再进入电厂使用。整个工业园区组成生态工业链,做到多业并举,实现煤炭资源利用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从而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目前,工业园区已经顺利地开始试运行。

太原钢铁公司尝到减污甜头

太原钢铁公司也从其打造的循环经济中尝到了减污的甜头。

从2005年开始,一项耗资巨大的循环经济工程在太钢悄悄的开张了,陆续投资额度达到24.3亿元,这绝对是一个大手笔。

现在,一批重点环保治理工程已先后完成。其中焦化废水治理发电厂1到8号锅炉脱硫工程在2006年8月底完成,全年可以脱除二氧化硫14000吨左右;新建焦化废水处理工程的运行情况表明,太钢的焦化废水从此实现了零排放。

2006年,太钢投资16.7亿元进行环境工程建设。针对不锈钢厂现有电除尘能力不足的问题,太钢在原有6台除尘器的基础上,采取顶吸配合侧吸的方案进行了改造,使这项市政府挂牌督办的工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太钢还投资900万元,新建了塑烧吸除尘,对热连轧粗轧机轧钢过程中的粉尘进行治理。

太钢人认为,废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是资源就要充分利用起来。

近5年来,太钢的销售收入由87亿元增加到290亿元。与产量效益成倍增长相对应,公司的耗能耗水都大幅度下降,钢能耗比下降了20%,吨钢耗水由44.5吨下降至2006年5月的7.3吨,仅处理工业废水一项,就节水4000多万元。尖山铁矿过去的低品位矿石被视为垃圾,经过回收处理,可为太钢增加经济效益1313万元。在用煤上,炼铁厂等厂矿实行能耗效核,抠出2448吨标准煤。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投资4000万元,新建废水处理站,出水全部回用于生产,实现焦化废水零排放。太钢通过对企业主要污染源配置先进可靠的环保设施、引进城市煤气用于生产等措施,使得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

塔山和太钢的成功战例,已经充分展示了山西在循环经济发展上的成绩,而且用铁证证实,循环经济在山西大有可为。

规划启动

此前不久,于幼军省长也明确指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全社会节能降耗,是山西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山西应该以列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省为契机,在循环工业园、循环型农业、循环型服务业、循环型生态园区和循环型社会五个领域,科学规划论证,全面铺开试点。

正是基于此,前不久《山西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制定并正式启动。

特征为“三低一高”

该《规划》指出,传统经济模式是由“资源-产品-废弃物”所构成的物质链单向流动的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以不断加重生态环境负荷来实现经济增长,这样最终导致了许多自然资源短缺与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的环境污染后果。

循环经济是使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模式。主要以“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物资循环流动为特征,突出表现为“三低一高”,即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在产业系统中实现能源和物资消费的优化,把人类的生产与消费方式限制在生态系统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从生态角度重塑产业系统,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它能有效解决可持续发展的两大障碍——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冲突。

五年内在全省全面推进

省社科院专家认为,“包括煤层气、焦炉煤气等在内,山西独特的二次资源形成了循环经济良好的承载平台。”《规划》按照“二年试点引导,三年完善机制,五年全面推进”的工作步骤,分阶段实施:

2006-2007年(试点引导阶段)在试点企业开展能流、物流集成和废物循环利用,重点企业行业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审计,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在城市(社区)、园区、行业(企业)的发展模式。进一步提高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知度,营造人人参与循环经济建设的社会氛围,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社会服务保障体系。

2007-2008年(建立和完善机制阶段)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循环经济决策机制和综合管理体制。包括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科技体系,建立循环经济指标的考核和监督体系。试点城市(社区)建立起循环经济基本框架,试点园区基本完成循环经济基础设施功能建设,试点企业全面完成生态化转型。

2009-2010年(全面展开和提高阶段)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全面实施循环经济政策法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根据该《规划》,山西将重点推进第二产业的循环经济。在煤炭、焦炭、冶金、电力、煤化工、建材等产污大、污染大、能源和物资再利用潜力大的重点行业。按照物资集成、能量集成、水集成、技术集成、信息集成等方式,开展循环经济建设。

同时,在农业和第三产业贯彻循环经济理念,积极探索循环经济模式。随着全省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快速增长,采用新的战略管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加快发展静脉产业,建立静脉产业的集中处理和园区化管理的发展机制。

“相信山西足以担当起全国循环经济试点的重任,山西也应该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重要试点。”山西能源研究领域众多资深专家一致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