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双碳 > 清洁能源 >

双重风险困扰新能源车

来源:工人日报作者:中国生物能源网 转载发布时间:1970-08-22 人气:0

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和环境危机,无疑为全球汽车业发展提供了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中国汽车有望通过另辟蹊径,在新能源领域领先对手。但是在机遇背后,却面临着风险

  今年11月,对于中国汽车业是不同寻常的:一是纽约期货市场原油价格逼近100美元;二是备受关注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正式浮出水面,以节能为宗旨的新能源车成了年末汽车界最热门的关键词。

  新能源车发力

  最近,关于新能源车的消息不断传出。10月29日,通用汽车“掌门”瓦格纳发布了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战略———将在华建立两个新能源车研发中心,总投资额2.55亿美元。而数天前,大众、日产也相继发布了推进在华新能源汽车战略的最新计划。

  在国内的汽车企业看来,这些国外技术的引进并非挑战,而是巨大的机遇。汽车业一个公认的事实是:从技术上讲,如果按常规发展,中国汽车永远无法超越欧美;但是在国际新能源汽车研究方面,国内的技术与发达国家相差并不远,新能源汽车应该是中国汽车工业追赶世界汽车工业的一次难得的技术“蛙跳”良机。

  就在《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出台前后,本土企业在新能源车上频频发力。你推油电混合,我攻氢动力,奇瑞与中石化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石化将协助奇瑞研发新能源车———甲醇燃料车;海马有了H12电动车,上汽则有了上海牌的混合动力车,长安也拿出了杰勋混合动力版;一汽自主研发的天然气发动机、柴油机电控共轨系统、一汽奔腾混合动力轿车等预计2009年上市,东风公司也展示了东风猛士混合动力高机动性越野车和天然气发动机产品。

  就像前几年的民企造车热潮一样,今天人们看到了全民研发新能源车的繁忙景象,从合资企业到自主品牌,都在力图以车用新能源改变中国的能源状况,从倡导经济性、小排量车,发展到混合动力乃至氢能源车,最终实现完全替代汽油汽车的目的。

  中国新能源车呈现一派繁荣景象。不过,有关专家指出:未来发展是否一帆风顺,还不能这么快下结论,因为在机遇背后,双重风险正困扰着新能源车。“百花齐放”之困

  这几年我国新能源车的研发可谓百花齐放。但值得反思的是,这种各自为政、孤军奋战的模式让繁荣的背后充满了风险。尽管有专家提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路线图不能照搬国际模式,必须齐头并进,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发。但实际上,正是这种“百花齐放”的技术局面,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各地方对新能源车的发展方向有不同口径的管理方式,缺少指导和优惠政策。”某汽车咨询公司负责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正是这种百花齐放的局面,导致在市场推广力度上缺乏重点。”

  虽然,新能源是汽车的发展方向,但是生物能源、电动能源、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柴油能源都属新能源之列,其种类之多,让有些急着赶新能源这趟班车但实力有限的企业,不得不以“押注”的形式,“赌”新能源的发展方向。他们通常会综合自己所长,找一条最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能源之路,继而孤注一掷地研究开发。虽说这样的做法可以集中研发力量节约研发成本,但这只是建立在“押”对的前提下,如果结果相反的话,企业则完全有可能一蹶不振。

  另外,就车用能源而言,所面临的环保问题比我们想象的要难得多,有时候甚至是一个两难问题。仅仅一个可替代能源的任务就尤为艰巨,不用说是“可替代且环保清洁”的能源。此外,目前最需要解决的或许并不是技术上再有多少新突破,而是现有技术的统一,因为只有统一的标准才能加速普及并产生实际结果。商用瓶颈亟待突破

  中国新能源车发展的关键是能否大规模商用。很多业内人士指出,中国新能源车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汽车企业正在为新能源车的商用问题头痛,但这个问题不是企业自身能够彻底解决的。

  比如说目前多数油电混合动力车的实际节油效果大多在20%到30%之间,但车辆价格却提升了30%以上,这样的性价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接受程度。而对于燃料电池车和纯电动车来说,推广难度更大,只能在有限的车型种类上推广,短时间内家用轿车以及商用车都难以适配。因此尽管长安、奇瑞等企业的电动车等新能源车早已研发成功,却迟迟无法推向市场。

  由于新能源车价位高,要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没有政府补贴和相关配套鼓励措施,是很困难的。

  从某种意义上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就像一块诱人的大蛋糕,汽车厂商要想吃到这块蛋糕必须迈过一道道障碍。换句话说,新能源车要想突破商用这一瓶颈,需要有关部门给予足够的扶助,仅仅鼓励是远远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