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双碳 > CDM >

汽车污染亟待解决

来源:南方网作者:南方网发布时间:2022-12-30 人气:0

  近来,中日在能源领域的利益冲突点凸显,特别是围绕俄罗斯石油管道之争、围绕日本对中国在东海海域开发油气资源的反应,两国媒体做了很多报道,出现了一定的情绪化倾向。

  有人预言“中日能源冲突时代正在到来”,“与中日经济存在互补性不同,中日在能源方面不存在‘互补性’,因此两国在能源方面的冲突在所难免”等等。

  那么,中日在能源问题上真的是“水火不容”,只有竞争没有合作吗?事实并非如此。

  从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核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节能等在内的“大能源”的观点看,中日在能源问题上完全可以做到“合作大于竞争”。

  八大合作领域

  在谋求石油供应多元化方面,中日存在竞争,但也需加强对话与合作.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早在8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应开展中日俄等国的能源合作。俄拥有资源之优势,中国拥有劳动力、地利以及部分技术(油气勘探等)之优势,日本拥有资金与技术之优势,构成了一种实实在在的互补关系。但结果出现了中日在获取俄罗斯油气来源方面“狭路相逢”、过度竞争的局面,忽视了即使作为同一油气来源的追求者,彼此间也需进行对话与合作的重要性。这不仅不利于我们以合理代价获取所需之能源,而且有可能进一步陷入能源竞争与政治摩擦互相刺激的恶性循环。

  在开发东海油气资源问题上,中日“和则两利,斗则俱伤”

  唯一出路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避免出现两国有关岛屿海域的主权争端与两国能源竞争相缠结的复杂局面。如果中日为争夺东海油气资源发生冲突,其结果只能像两个婴孩爬上桌子争枪一杯牛奶,最后结果只能是把牛奶打翻。

  在维护来自中东地区的石油运输线方面中日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

  中国进口石油一半以上来自中东地区,其中80%通过马六甲海峡的海上运输线;日本进口石油的80%以上也要通过这条运输线。这说明中日进口石油运输线在一定程度上是重合的,有着共同的运输安全利益。近年来马六甲海域海盗活动猖獗,安全形势堪忧,如2001年在这一带发生了600多起海盗劫船事件,经济损失100多亿美元,共同维护石油运输线安全成为中日加强合作的一个紧迫课题。

  为应对国际石油供应发生动荡和突变,中日需与亚洲各国共同开展在石油储备方面的合作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