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应用 > 期刊图书 > 报纸 >

西北石油工业的开拓者--孙越崎

来源:http://www.cneni.cn/作者:http: www.cneni.cn 发布时间:2022-12-30 人气:0

西北石油工业的开拓者--孙越崎



孙越崎(1893?1995),20世纪中国著名实业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现代能源工业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也是近代西北石油工业的开拓者。孙先生为浙江绍兴人。中学时代改名为同音的 “越崎”。毅然立志要使贫穷落后的祖国,能越过崎岖不平的道路,而达到繁荣富强。孙老经历了清代、民国直至新中国三代,充分施展了他卓越的聪明才智和干练的管理能力,为创办中国能源工业奋斗了终身。其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堪为后代学习的楷模。孙越崎青年时代先就读于北洋大学。1921年从北京大学采矿系毕业。一度在吉林省穆棱县(今属黑龙江省),从事煤矿技术工作,后留学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学习,主攻矿治专业。并去英、法、德等国考察煤矿、石油工业。1933年起任陕北油矿勘探处处长,1941年任甘肃油矿局总经理。1946年后任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财经委计划局副局长、煤炭工业部顾问、民革中央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常委,1995年12月9日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102岁。在中国近代的石油开发史上,全国投入的只有4个油田。除了台湾苗溧油田长期受日本人统治外,大陆的3个油田,都在西北地区。分别是陕西延长,甘肃玉门和新疆独山子。这3个油田都由孙越崎创办或接收、领导。在这些油田的开发建设中,孙越崎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掌握先进开采、炼制技术的技术员和工人,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延河石油勘探 早在留美期间,孙越崎就曾去洛杉矶、德克萨斯等地的油矿参观学习,为日后回国打下了基础。 孙越崎1929年自美国留学回国后,一度任陕北油矿勘探处处长,同时兼任河南中福煤矿总工程师。在国民政府国防设计委员会(资源委员会前身)任矿务委员,被安排在原料及制造组工作。1933年?1934年,他率领两支勘探队被派往陕北地区调查石油资源。通过勘查,发现陕北油矿分布在陕甘宁盆地的陕北斜坡带及渭北凹褶两个次级构造单位。含油面积约5万多平方公里。陕北延长是其中一个中心油田。于是他在延长县和延川县派了两支勘探队开始钻探。自1934年10月至1935年4月,分别在两地钻井7口,打出了由中国人自己钻的第一口油井。他们向北京的资源委员会主任翁文灏发出捷报。翁文灏激动地说:“我派出的地质师还没有到达,而他们已打出油来了,真不简单!” 就在这一年,由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解放了延长县。1935年10月,陕甘 宁边区政府就地成立了延长石油厂。该厂当时生产的产品,不仅满足了陕甘宁地区运输、照明等的需要,并将部分煤油运出边区,换回其他物资。在粉碎国民党政府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封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办玉门煤田 1941年3月,孙越崎任甘肃油矿局首任总经理,受命创办玉门油矿。玉门油矿位于祁连山北麓的戈壁滩上,这里海拔2400米。遍地沙砾,草木不生,气候严寒,环境恶劣,生活条件很差。孙越崎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将油矿局机关设于重庆,专办财务与购买设备。在玉门设矿场和炼厂。派严爽和金开英负责,自己两头奔波。冬、春在重庆、夏、秋在玉门。孙越崎从美国聘请了钻井、采油、炼油等方面的工程师,就地培养青年职工,提高了工效。 为了提高开采技术,甘肃油矿局于1943年成立了技术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审查生产技术改造,创造发明,指导技术改进,还发布了奖励技术暂行办法。孙越崎关心职工生活。油矿刚开办时,技术人员很缺,除少数从其它单位调来的以外,大部分是刚从西北工学院、西南联大、重庆大学毕业招考进来的。他们爱国热情很高,也不怕艰苦。但长期生活在寸草不生荒凉的戈壁滩上,婚姻问题不好解决。为此,他在重庆招收了一批中学毕业的女学生到油矿工作。分别担任小学教师、托儿所保育员、医院护士等,使这些技术人员很快结婚成家。技术人员结婚安家后,工作也安心了。为了美化环境和改善职工文化生活,他还在矿区盖起了一幢幢漂亮的住房,组织栽种了几百棵杨树。有时还请来京剧团、秦腔剧团来这里演出。这样一来充分调动起了技术人员和工人们的积极性,玉门油矿的生产不断上升,年生产原油达8万吨,年炼油能力10万吨,生产12种油品,使玉门成为祖国大西北一座新兴的石油工业城。 接收独山子油矿 孙越崎在任甘肃油矿局总经理期间,曾两次来新疆解决石油工业发展的问题。第一次是1942年7月。此前,6月28日,盛世才致电蒋介石,说接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来电,将派外交部副部长狄卡诺索夫来新疆,解决独山子油矿问题,要求蒋速派翁(文灏)部长来新同苏联政府及地方政府共同研商独山子油矿问题。7月5日,甘肃油矿局总经理孙越崎就是随同翁文灏一同来新疆。7月1日起到独山子油矿考察,孙看到独山子炼油设备(采用苏联)虽比较先进,但钻井还用比较落后的鱼尾(即两刮刀)钻头,生产情况不佳。第二次是1944年7月。当时苏方已将独山子油矿设备拆运一空,商定由资源委员会出资170万美元买下油井和剩余无法拆除的资产,由甘肃油矿局成立乌苏筹备处接管,由孙率领筹备处主任李同照和10余名技术人员,携带部分钻井、 采油器材前往接受。 8月8日,孙到独山子接收油矿。15日,宣布成立乌苏油矿筹备处,原独山子炼油厂厂长文自睿任筹备处副主任,下设三课(科)一库,全体人员照常上班,组织恢复生产。修复油井11口,其中7口能正常生产,单井日产量最高达4吨。1944年9月至1945年8月生产原油3092.7吨,汽油980.8吨,煤油727.2吨。 在1942年举行的中国工程师学会年会上,孙越崎因在中国西部地区创办能 源工业,成绩卓著,被授予金质奖章一枚,成为该会自成立以来继凌鸿勋、侯德榜、茅以升和支秉渊之后第五位金奖得主。孙越崎从此被誉为近代中国的“煤油大王”。